【大众日报专访】高洪雷:用笔去还原和丈量丝绸之路

返回列表

大众日报记者 于国鹏 

在上个月举行的2020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由人民文学社出版的高洪雷新作《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吸引了众多爱书人的目光。

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范围内正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和积极参与。丝绸之路,一个从字面上看就充满了想象与浪漫色彩的名字,一条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不可替代作用的文明之路、通商之路,又一次成为人们热切关注、寻找梦想、憧憬未来的希望之路。

创作过《另一半中国史》《大写西域》《楼兰啊,楼兰》等多部作品的高洪雷,近日接受采访时,充满感情地介绍了自己这部新作。书中,他将向大家展示一条什么样的丝绸之路,带领大家认识哪些人,给大家讲述哪些故事?随着他的娓娓道来,大家在历史与现实的交互穿行中,也将有机会体验一段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之旅、文化之旅。


梦想骑着快马走丝路

三年前,高洪雷产生了一个梦想:骑上一匹快马,像汉代的张骞、唐朝的玄奘一样,从蓬莱出发,沿着丝绸之路,一直走到罗马。

这也正是他创作《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的初衷。

这个梦想并非异想天开,与他创作《楼兰啊,楼兰》时留下的空白有关。他说,创作《楼兰啊,楼兰》的时候,笔下只是侧重写楼兰这一个“点”,而没有对丝绸之路的整条“线”进行全面细致的描述。毕竟,楼兰很早就消失了,但丝绸之路没有消失,而且还在继续向前延伸。这条“线”上,还有太多值得记录和书写的精彩故事。

不过,这个梦想实现起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从蓬莱到罗马,中间途经许多国家,要穿越大漠荒山。不只路程艰险,更重要的是路途漫漫,12000公里距离,如果像书中写的那样,骑马一路走下来,抵达罗马城,估计至少要花上二百天的时间。

高洪雷说:“于是,我决心用手中的笔,去还原和丈量这条梦想中的伟大的丝绸之路。”


书写一条与众不同的丝路

事实上,丝绸之路并非只有一条。

按照学术界比较认同的观点,主要有四条。第一条可以称作古代草原丝绸之路,跨越蒙古高原、准噶尔草原、哈萨克草原,一直到达匈牙利平原;第二条就是现在经常提到的丝绸之路,从中国腹地出发,出河西走廊,经塔里木盆地、伊朗高原、美索不达米亚直至罗马,现在大多数研究丝绸之路的学者,也都以这个路线为基准。第三条,也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从中国的中原地区出发,经四川、云南、缅甸、印度,再前往中亚、西亚。第四条,则是海上丝绸之路,贯穿日本海、黄海、东海、南中国海、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

高洪雷介绍,在《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书中,描写的是第二条丝绸之路,“但又跟上述路线并不完全重合”。

最大的不重合之处,是把蓬莱当作了丝绸之路的起点。对于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是洛阳,有学者认为是长安,还有其他多种不同意见。高洪雷认为,在这个问题上,确实存在着一些学术上无法明确界定的内容。换句话说,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其实是相对模糊的一个概念。例如,长安城,汉唐时的都城,张骞出使西域、玄奘取经的出发地,但由此认定长安就是起点,并不完全准确,因为从长安往东,这条线一直在延伸,后边还连接着洛阳、蓬莱,如果再沿海路走下去,还要经过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岛;再说终点,即使到达罗马,也并非到此停止,仍还有多条商路从罗马继续延伸下去。

高洪雷根据自己对历史资料的收集研究、实地探访,决定把蓬莱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由此形成了书中东接大海、西至欧洲——一条与众不同的丝绸之路。他解释说,之所以把蓬莱设定为丝绸之路起点,既充分考虑过学术界的观点,又细致分析研究了蓬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蓬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而且又是当时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港口,日本、高句丽等国的遣唐使,都是通过辽东半岛、庙岛群岛,先到达蓬莱,再从那里换马进入洛阳、长安。“所以蓬莱又是陆上丝路的东部起点,很多专家对此也比较认可。”他说。


用文字给历史增加表情

马头高高昂起,马蹄奋力前跨,一匹奔马的前半身,占据了《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封面的大部分。尤其巧妙的是,这匹马的马头、脖子、扬起的前腿,共同勾勒出宛如中国与朝鲜半岛地域的地图轮廓,而垂下来的缰绳,恰恰就是丝绸之路的路线图。看了封面,大致就能猜到:这本书讲述了一个骑马走丝路的故事。

高洪雷说:“打开这本书读起来,好像在我的陪同下,骑上快马,信步走丝路,从蓬莱一路走到罗马。”

一路行走的过程,也是一次回望历史的难忘经历。高洪雷说,《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不是小说,准确地说,是一部历史纪实文学。历史,追求真实;文学,则讲究有趣,“这本书做到了真实、有趣的结合”。

书中,高洪雷通过日本遣唐使高元度、唐朝高僧玄奘、被俘虏的杜环、班超的副使甘英四个人物,以时间为线索,串起丝路上15座古城,以色彩瑰丽的文字描绘丝路的神奇风情。

有趣,就要讲故事。围绕着蓬莱、洛阳、长安、敦煌、高昌、碎叶、怛逻斯城(塔拉兹)、康国(撒马尔罕)、大夏(巴尔赫)、木鹿(马里)、泰西封、缚达城(巴格达)、安条克(安塔基亚)、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罗马这15座古城,《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讲述了日本遣唐使终老长安的故事、杜环被俘的故事、元青花的故事、罗马大道修建过程、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凯撒和埃及艳后的故事等等。一个个故事引人入胜,又能让人从中了解到很多历史知识。

高洪雷说:“在书中,我是在讲故事,但不影响其真实性,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是真实的,我只是在叙述中增加了现场感,给历史增加了表情,使历史更加生动鲜活。”


中国人自己的丝路大历史

在此前的作品中,高洪雷呈现给大家的,主要是中国少数民族史、西域历史,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中55个少数民族的历史。

他说,在历史上尤其在历史典籍中,对少数民族的书写是比较少的,少数民族很少能成为“主角”,即使有机会出现,往往也是因为与中原王朝的瓜葛,被轻轻地一笔带过。为此,他专门构思创作了《另一半中国史》,细致介绍55个少数民族的来龙去脉。

《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则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从中国开始,一直延伸到中亚、西亚,最后到达欧洲。在这一过程中,他始终以“世界眼光”来观察丝绸之路,从更深广的范围去打量历史。高洪雷说:“这样一个目标,写起来自然要站得更高,视野要更开阔,对我的挑战也更大。”

他悉心查找研究资料,利用业余时间写作,不觉间写到深夜都是常事。他回忆自己敲下这本书初稿的最后一行字时的心情,说:“那时候,时间似乎静止了,我盯着那行字,感觉眼睛模糊了,像一个远古的梦,更像是一条横流的泪。”一句话,道尽了写作的艰辛。

高洪雷非常希望有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了解丝路的壮阔历史,“这是中国人自己的丝路大历史”。他说,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享受到的很多东西,追寻源头的话,会发现它们来自丝路,很多现代性问题也能从历史中找到解决办法,“不明白丝路的意义,不了解丝路上的故事,不了解丝路上那些曾经非常繁盛的文明古城的演变,真的是一个缺憾”。

(本文原载于2020年2月10日《大众日报》8版)

鲁商集团         Copyright © 鲁ICP备05017874                                  技术支持-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