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直行
徐其成
早前就听说有本谈中国共产党与共产主义的书,上市仅一周时间,即在当当、京东等大网店销售断货。听到以后第一感觉是心头一惊,在这样一个价值多元、选择多样的时代,一本如此“大题材”的书何以能卖断货?于是乎,迫不及待地阅读了两遍。
书的全名是《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作者是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京沪高校的五位“75后”的青年学者,他们出身平民,在国内顶尖高校受过良好的教育,后又出国留学深造,再回到国内任教。这种经历,使他们在考虑问题时既能扎根于底层现实,又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知政失者在草野”,全书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几位青年学者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共同关切和忧患意识,流淌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
这是一本“小书”,“小”是因为篇幅小,全书共14万字,薄薄一本,与动辄几十万字的大部头相比,这样的体量确实不大;但这更是一本“大书”,它以坚定的社会主义立场,厚植社会主义理念,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和破釜沉舟的勇气,直面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问题,通过审慎宏观的视野和格局,全方位、多角度地审视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制度、道路等方面优势与问题,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如何走得更好更开阔,如何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等一系列干部群众关注和困惑的问题,在谨慎求证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可以说,全书对于澄清认识、廓清迷雾、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几位作者“不屑于隐瞒自己的立场与观点”,“不惮于尖锐的批判与颠覆性创新”,坚持从实践出发、问题导向,深刻阐述了“不自信无以立根本,不批判无以识当下,不创新无以图将来”的主旨精神。作者抽丝剥茧般层层深入,通过精到的论证推理,深刻阐释了我党通过思想与制度建设保持政治主体性的核心理念,通过合理的组织形式落实基层民主,听取人民的意愿和建议,更好服务于民。
通过阅读此书,个人有几点体会。
首先要坚定“四个自信”。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党和人民秉承着坚定的理念信念,经过了几代人浴血奋战、重重探索才取得的根本成就。它是我们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伟大事业,又指引了我们前进的根本方向。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基础和源泉。无数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自觉。文化自觉唤起了无数革命先烈的伟大觉醒,催生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所以文化自信来源于我们政党对于社会主义信仰的坚守、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同和社会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坚持。理论自信是灵魂。灵魂指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脱胎于我们坎坷伟大的奋斗征程,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百转千回迎来复兴的曙光,在柳暗花明时凝聚成坚不可摧的力量,靠的就是先进理论的指导。它深刻阐明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演进逻辑,是经过历史实践证明了的先进思想理论。同时,它也是反映和体现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与理想信念的价值体系,指引着我们以人民至上的理念,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不断绘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真正做到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制度自信是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植于中国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并开创了中华民族由落后走向现代化的一条路径,也是在外界的质疑和挑战中不断突围和突破的一条道路,是社会主义制度设计与制度建构的历史实践结果。它结晶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是这个理论在新时代不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的生动表达。道路自信是表征,无论历史场景如何转换,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永远责任在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合中国国情、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坚定四个自信,我们才会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勇气,让中国登上百尺竿头,用社会主义伟大成就让中国“更进一步”。
第二要坚定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命脉和根基所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我们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人民群众曾经用鱼水深情灌溉出党的伟大胜利,也正是因为共产党人始终没有抛弃密切联系群众的巨大优势,有了群众的鼎力支持与爱戴拥护,我们党才能抵御住各种风险和挑战,引领中国道路的新征程。作者不回避现实矛盾与问题,指出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领导作为核心制度安排面临的两大危机:官僚化带来的代表性危机与主体性销蚀带来的正当性危机。并以苏共从一个充满理想的革命党蜕变成腐朽的官僚集团的惨痛教训为警示,中国共产党人数无论多么庞大,成就如何辉煌,如果失去群众的唇齿相依,也必将成为虚弱无力的“泥足巨人”。只有始终与人民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始终维护中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才是党的命脉和根基所在。党的十八大后,我党分两个批次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看到了执政面临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危险,为了更加密切与群众的联系,而开展的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思想教育活动。这场活动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广大人民群众有机会畅所欲言说真话,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深化和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又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领导干部上党课、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深化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强化问题整改和制度落实等方式,不断加强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持续通过思想政治建设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三要重视基层及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我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是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构成单位,也是巩固党的执政之基的基石。作者客观描述了目前基层的现状:中国的基层治理状况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坏,距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盛世尚远,但也远非“干柴烈火、一点就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基层面临的主要问题:组织的弱化、失序的民主及劳动人民主体地位的不彰,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基层重建的善治之道:组织起来、落实基层直接民主以及再造人民。当前,基层社区仍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地位。一方面,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担负着大量行政性职能,党群法纪、文教卫生、治安城管乃至计划生育等等,都落在了社区,“社区是个筐,啥都往里装,开不完的会,盖不完的章”;另一方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职能却有所弱化,可以说,群众自治组织职责错位,变成了“半级政府”,群众的利益诉求得不到重视和维护。要正确发挥基层组织的优势,很重要的是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化的重构,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到要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作者在书中指出,除了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三种法定社会组织之外,还有大量的“中国式结社”,诸如各类业余爱好者社团。通过搭建群众路线的组织网络,既解决实际问题也提供情绪宣泄的渠道,最大限度地将政治问题转化为行政问题,把可能的矛盾、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在特殊时期发挥社会救助功能。在发达国家被视为改善社会治理的“社会资本”,我们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正视现状并积极加以引导。
第四要坚信社会主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社会主义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利用并驾驭资本,而不是被资本所驾驭,避免资本的逐利性冲击和消解社会主义的公益性。资本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是需要带上社会主义的笼头。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党员在前,群众齐心,体现了国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彰显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价值;证明了“人心齐,泰山移”,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党的领导是根本底气所在,制度优势是自信所在。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最险要,党员就冲向哪里。疫情袭来,无论在医院救治的阵地,还是在村头路口的岗哨,抑或者社区防控的街巷,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说:“冲在第一线就是我的责任”“我是党员,我不去谁去?”……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有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中国之治”就有了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力量,“什么困难的事都能搞成”。我们常说“多难兴邦”,从98年的特大洪水到南方雪灾,从汶川大地震到非典、新冠疫情,无论哪一次灾难,我们都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使用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才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最大优势,也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办中国的事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只有信仰人民才能领导人民。因此,这本书在新时代重新诠释了毛泽东那段著名的话:“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归根结底,信仰人民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伟大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