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丝路 ——初读《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

返回列表

漫步丝路

——初读《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

石 林


前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听闻过,如何把汲取和放松合二为一,就是让“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每读高洪雷的书作,总有这种感慨,无论《大写西域》《楼兰啊楼兰》,抑或《另一半中国史》,常有时空穿越之感,仿佛身处其中,淡看风云。新作《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一出,忍不住跟随作者一起漫步丝路。


蓬莱,或者该叫它“登州”,也不知它自己更喜欢哪个名字。蓬莱作为丝路源头的认定或是从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次视察,而早在千余年之前,登州便作为一个贸易港活跃在东亚版图了。贸易的发展向来都是“从自发聚集到野蛮生长到规范管理”的一个过程,而丝绸无疑是古代中国贸易中一个光彩夺目的主角。登州作为齐鲁大地古时丝绸贸易的出口,终于有了自己的身份认证,“丝绸之路”最东部的起点!

“鲁缟齐纨青州绢”,作为一个青州人,很自豪在这里可以看到它,记忆中姥姥家就有两间养蚕的房屋,村里早早就有“养得一季蚕,可抵半年粮”的谚语,“用秸秆,做蚕山,蚕吃桑叶要晾干”也是老人传下来的。山东从丝绸的产地变为贸易中心,并把它传遍东、西亚直至欧洲,登州港无疑是天选之地。


鹧鸪天

——记登州


前柳后桑户养蚕,蓬瀛岸侧尽商船。

东坡任短才难展,元敬回乡魂入田。


齐地缟,鲁国纨;

东夷本是绢绸源。

风云变幻终将去,重走丝路再启帆。


一切都在变化,只有时间还是径自向前。

就像过去烟台是登州的辖区,如今蓬莱已归烟台管。

登州不再那么繁华,但我的耳边仍然是嘈杂的海市、号子、商谈,装船卸船……


丝绸、陶瓷、玉器……如果只是一件件商品放在那里,那么贸易永远是被动的,区别不过是放在箱柜还是橱窗。丝绸名扬天下并没多久,我们的先祖也很快知道,不能只是“待价而沽”,贸易、市场、以物易物,想以需求为导向,就要走出去。率先走出去的,是宗教圈的传经者和取经者。

北魏的宗教事务局官员宋云、僧人惠生和法力率先出发了。这三个“公派留学生”尽管是带着取经的任务去的,可他们不单单带着法器、锦香袋沿路赠送宣扬国威,本质上也对当时的外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四年的行程也为后来的取经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与东渡相比,西行本就更加艰苦和充满未知,大名鼎鼎的玄奘西去之前,汉武大帝刘彻已然用张榜招募的方式找到了张骞,这个堪比“BOOS直聘”的方式入职的张骞获得了直接和“老板”谈的机会,率领着百人使团出发了,这一年被叫做“丝路元年”。带着政治目标去的张骞被俘之后哄骗匈奴人说:“我是来和大月氏经商,互通有无的。”可惜没糊弄过去,张骞被俘虏。被俘13年后张骞趁乱回到中原,在皇帝询问中求生欲让张骞把人文、地理、丰富物产,奇风异俗都讲得生动极了,关键时刻还掏出了携带回中原取自西域特有的植物种子。这时,以扬国威为初衷的出使西域成了“国际贸易”的前期调查。了解和利用地域差异,依赖物产和信息的不对等,张骞几年后卷土重来,这次“瓷器、茶叶、香料”西传,葡萄和很多蔬菜传入中原,长安成了国际化大都市。

可见,贸易形成的本因是互通有无,如何掌握更多的信息和需求,是达成贸易的前提,如何利用好信息的不对等和自身物产的特性,是在这场贸易中占据有利位置的关键。

盛世出明主,明主耀盛世。汉武大帝派张骞西行宣扬了国威,带回了瓜果蔬菜;贞观之治下,玄奘登场了。玄奘并不是翩翩的“御弟哥哥”,只是一个源本求真的僧人,一路上也没有打怪升级,只是单人徒步5万里、千辛万苦历时17年,带回了657部佛经、150颗舍利、7尊佛像。之后,也完成了《大唐西域记》,对沿途的110个国家和途经的山川、地理、物产、习俗做了一一介绍,成为后人通商难得的资料典籍。


清平乐

——记玄奘


风餐露宿,独行无归路。

不言苦心天不负,心系众生超度。


天竺参学求师,汗洒莫问佛痴。

都说高僧得道,两鬓斑白谁知。


丝路的存在不仅是贸易的往来,对思想、文化、风俗、宗教的传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玄奘就是丝绸之路“互联网”上的大V“自媒体”。


玄奘与丝绸之路只有部分重合,在大夏都城蓝市城之后,玄奘南下去了印度,而丝绸之路则是一路向西。下一个登场的是杜环。

杜环,是另一个旅行家。所谓另一个,是我们熟知的旅行家只有徐霞客,而杜环比徐霞客早了近900年,是第一个到过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国人,他的《经行记》是完善丝绸之路历史的又一著作。拔汗那国、康国、狮子国,摩邻国、大食国、波斯国,石国、碎叶国、末禄国,这些听起来像极了《西游记》的组成,其实都是杜环经过的中亚、西亚诸国,唯一不幸的是他这次旅行是被动的,作为战俘在转移。

就是这样的颠沛流离,杜环依然在这“旅途”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成文,编辑成册,用善于发现的双眼和细腻的笔触记录下了这段经历。可惜,原本书籍已经遗失,只有他的族叔杜佑在《通典》及《西戎总序》中曾引述部份内容。近代大儒王国维曾根据明代嘉靖本《通典》中引用的经行记原文辑录成《古行记校录》一书,使得我们还能管中窥豹、略补遗憾。


静夜初识杜环


伤怀最是仰天叹,西行被俘苦难言。

丝路辗转千余里,沙海流离十多年。

伴酒狂言经行记,独寝惊梦似在船。

瞠目开颅巧治眼,织术西传伊斯兰。

尼罗河畔新雨月,至今犹记映杜环。


杜环恐怕不会想到自己成为战俘,更不会料到作为战俘还受优待游历西亚诸国乃至北非埃及。最不可思议的是他作为一名旅行家被人记住,并且作为“丝绸之路”的构建者和见证者而铭记史册。

也许人生就是如此,悬崖在前,不知何往之时,转个弯可能就看到绝美的瀑布!


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又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两者似乎干系不大,但放到一起让我们知道:罗马与外界本就有着繁荣的贸易;再者,罗马的繁华和不同寻常难以复制,也因此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作为东方的代表长安要跟西方的代表罗马来一次跨越时空的握手,为此尽管经过了汗水、苦难,甚至牢狱、流放。经过玄奘、杜环,现在轮到了甘英登场。

说起甘英,该先说说他领导班超。班超历时24年,携36名壮士,恢复了封闭65年之久的丝绸之路,还让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归顺汉朝,仅剩一个顽固的安息国,因年事已高托付甘英。甘英从龟兹出发,经今新疆喀什,翻帕米尔高原,居然轻松通过安息国,到达了黑海边。过了海就是罗马帝国,甘英面对波涛汹涌的黑海,竟被渡船船员夸张的描述吓住了,望洋兴叹而未渡,但仍不妨碍甘英是距离罗马最近的出使第一人。他只通过口头传说的了解,就给我们描绘了罗马的繁华和强盛,除了高大、坚固、雄伟和美丽,最重要的是奢华,而丝绸、陶瓷则是奢华的代表。

罗马城的贵族们,尤其是其中的夫人小姐们,再次印证了“奢侈品”、“限量版”这些描述自古以来就是无法抗拒的代名词。为了占有丝绸这图案精美、薄如蝉翼、易于裁剪的面料,甚至引发了多次战争和骚乱。陶瓷作为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的见证,也让罗马城为之疯狂,它和丝绸后来都成为中西两大帝国交流的纽带。


相见欢(其一)

登州帆落帆张,货盈舱,几世兴亡无碍,渐通商。

始东渡,后遣唐,志未央。

丝路滥觞回望屹东方。


相见欢(其二)

拂菻翘望春风,路未通,英雄无惧峰峦,踩马镫。

玄奘僧,杜环行,怯甘英。

隔海临城扶舷听潮声。


相见欢(其三)

前有君士坦丁,灿如星,后有凯撒艳后,战不停。

归去来,国教宗,终安宁。

罗马登州丝绸连西东。


就这样,丝绸之路终于完整,东西方也完成了沟通交易链条的闭合。

合者,和也!不管是否有过分歧,都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趋于和平、友好、团结协作。合则融,融则通,通则达天下,在丝绸这种生活需求或者生活方式上,长安和罗马,东方和西方首次变成了“命运共同体”。

驼铃不再,丝路依然……


鲁商集团         Copyright © 鲁ICP备05017874                                  技术支持-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