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只知更鸟》之二三念

返回列表

《杀死一只知更鸟》之二三念

  刘 凡


有偏见,更须理解

1960年,哈珀·李创作了长篇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背景设定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陷入经济大危机,黑人汤姆·鲁滨逊被白人女子诬告,又被白人评审团以“莫须有”的证据认定有罪,他在绝望之际越狱,死于乱枪之下。

跨越六十年,小说中的情节又一次在现实中上演。“Mom”,这是黑人乔治·弗洛伊德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之后他便停止了呼吸。他想不到自己会在白日街头死在警察膝下,更想不到自己的死亡在这个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掀起了全美乃至全球多地的抗议游行示威。

“知更鸟只唱歌给我们听,什么坏事也不做。它们不吃人们园子里的花果蔬菜,不在玉米仓里做窝,它们只是衷心地为我们唱歌。这就是为什么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就是一桩罪恶。”

小说中,描述了如知更鸟般的鲁滨逊。然而现实中的人性更加复杂,很难找到“什么坏事也不做”的人。细看弗洛伊德的平生,他出生在黑人贫民区,那里充斥着毒品、黑帮和枪支。在这种环境浸染下,弗洛伊德20-30多岁时,屡次因为贩毒、抢劫被捕,可以说他的过去劣迹斑斑。在40出头的时候,弗洛伊德终于找到了份正当职业——小酒馆的保安,人们说他工作认真、为人和善。2020年5月25日,他在一家商店外命丧白人警察“跪杀”。如果可以有份不错的工作,过上安定惬意的生活,有谁会愿意去犯罪?但是弗洛伊德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无法受到良好的教育,很难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或许是40岁的他顿悟,生活才慢慢走上正轨。

弗洛依德没有死于警察围剿其贩毒的时候,没有死于警察阻止其抢劫的时候,却在狱后重获新生的第七年,无辜死于白人警察的暴力执法,这才是人们愤怒的根源。

“在梅科姆镇有四种人:一种是像他们和邻居们这样的普通人,一种是像坎宁安家那样生活在林子里的人,一种是像尤厄尔家那样生活在垃圾场的人,还有一种是黑人。”

偏见,和种族本身并没有必然联系,和社会地位、文化、价值观密切相连。在梅科姆镇,不论是黑人鲁滨逊,还是白人坎宁安家、尤厄尔家,抑或是布拉德利,都处于镇上歧视链条的末环。镇上的大多数人接受了流传下来的谣传和歧视链条,对事实毫不关心,他们未曾想去了解过任何一个深受偏见迫害的人。而鲁滨逊则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死于陪审团“只看得见他们想看的,只听得见他们想听的”的主观判断。

偏见如何被化解?“除非你穿上一个人的鞋子,像他一样走来走去,否则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只有去了解、去理解、去宽容、去接纳,才能消除偏见。这一点和保罗·哈吉斯执导的电影《撞车》有异曲同工之妙。100多分钟的电影将不同社会地位人群的冲突,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碰撞展现得淋漓尽致。机缘巧合的一系列事件,让电影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找到了精神的救赎。只要我们愿意去理解、去包容,这个社会上因为偏见导致的迫害就会越来越少。


在逆境,更须坚持

“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世上有一样东西不能从众,那就是人的良心。”

小说中,白人律师阿提克斯·芬奇坚守内心的原则,为无罪的鲁滨逊进行辩护,虽然他知道这会给自己带来人身危险,很可能会以失败告终。正如山崎丰子笔下《白色巨塔》里浪速大学医学部医生里见修二,在遭受医院上级、同事、家庭施压下,毅然站出来指证病人由于财前五郎的疏忽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导致死亡。最终病人家属二审胜诉,修二选择了离开,他的家人又重新回到了身边。

在抗议白人警察对黑人平民暴力执法的队伍中,有许多白人的面孔,也许他们的抗争无法改变美国的大环境,但是他们仍然选择站出来,谋求改变的契机。国内公益律师第一人——郭建梅,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以她的资历完全可以成为收入不菲的大律师,然而她却选择为求助无门的弱势女性提供民间法律援助,为此没少遭受大众,甚至法官的白眼。从1996年至今,郭建梅带领团队共受理了数千起案件,帮助了近12万名妇女,并通过有代表性的案子,推动立法的完善。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为了正义和良知,总会有人坚守本心,挺身而出。


因为爱,更望成人

小说中,阿提克斯·芬奇是个难得的好爸爸,他从来都把自己摆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考虑问题,而不是肆意说教。在父亲循循善诱、言传身教下,女儿斯考特和儿子詹姆开始对小镇上的事有了更为独立、理性的认知,具有了宽容之心,形成了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他们意识到被妖魔化的怪人布拉德利其实是个友善的人,旁人的偏见对布拉德利是何等的中伤;他们意识到鲁滨逊是无辜的,而父亲作为唯一一个愿意为其辩护的律师是多么难得可贵。“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而阿提克斯·芬奇是孩子们思想的导师,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2012年底,我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初为人母,越是想做好母亲的角色,把孩子的人生安排的妥妥当当,越是和孩子之间冲突不断。后来的我认识到,孩子的一生终归是他自己的一生,我无法决定他的意志,我能做的是俯下身来,从他的视野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在悠悠岁月中陪伴他更好的成长。正如龙应台《目送》中所说,我们不断地在目送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从阿提克斯·芬奇的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修身先立业,成才先成人”,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让他进行独立思考,寻找自己和世界的相处之道。终有一天,孩子将长大成人,独立面对人生的考验,而我们要帮助孩子掌握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惊涛骇浪。

人生路漫漫,愿我们多一份理解,不再有色看待周遭,愿我们在逆境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愿我们能为孩子的心灵点亮一盏灯,驱散迷惘、指明方向。


鲁商集团         Copyright © 鲁ICP备05017874                                  技术支持-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