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角铮鸣里的驼铃回响 ——《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读后感

返回列表

鼓角铮鸣里的驼铃回响

——《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读后感

李建设


汉朝初立,百废待兴,匈奴的铁骑不断侵边犯界进行滋扰,汉帝国还没有能力出击,只得韬光养晦与之和亲,以待将来。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汉武帝时国力逐渐强盛,决定反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欲寻求与大月氏结盟,联手夹击匈奴。然而,张骞此次出使西域,并没有完成使命,却无意中发现了一条横跨东西大陆的贸易通道,只是被匈奴占据着,后来卫青霍去病驱走了匈奴,在河西走廊据两关列四郡,打通了这条黄金通道,1877年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

人们常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而有一条从蓬莱到罗马的丝绸之路应该是最著名的,它“在北纬33度到41度之间飘荡,从中国启程,出河西走廊,经塔里木盆地、费尔干纳盆地、伊朗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前往罗马,直线距离12000公里的北方陆上丝绸之路主干道”。就是这条时而鼓角铮鸣时而驼铃声声的道路,影响了中国及沿线国家两千多年,这条丝绸之路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

山东作家高洪雷关注这条丝绸之路已久,经过五年广泛搜集资料和考证沿线历史和风物,写出了《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一书,该书史料翔实,考据精准,“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和文化学者为之联名推荐。从蓬莱到罗马,敦煌是进出西域和中原的必经之路,它的阳关和玉门关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关卡,所以由“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推荐是再合适不过的。

巧的是,在我读《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之前,我刚刚读了樊锦诗的口述自传作品《我心归处是敦煌》,厚达500页的煌煌巨著,写的又是神秘的敦煌,我觉得会很难读下去,没想到只用4天我就酣畅淋漓读完了整部书。照这个速度,300页的《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3天应该就能读完。然而,我又是一个没想到,它居然让我读了整整两个星期,因为常常读不下去,而不得不去慢慢消化吸收。

高洪雷先生是一位有着14年丰富经验的地质工作者,他对中国的地域文化和少数民族史非常熟稔,这从他的代表作《另一半中国史》中便能一窥端倪。而为了更顺畅地阅读《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我认为有必要先阅读他的《另一半中国史》。因为我发现我所了解的那点历史知识,远远不足以读懂这部书,里面有太多的在正史里读不到但却确确实实发生并影响着丝绸之路的历史,而《另一半中国史》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

如果你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那么阅读起来就会轻松很多。高洪雷先生尽量将晦涩难懂的异域史说得浅显直白一些,他利用散文化的语言风格,将枯燥漫长的旅途写得轻松愉快,读者像是跟着敬业的导游游览,一路走来,沿途的风景让人沉迷,历史的风云在胸中激荡,振奋处让人击节赞叹,伤感处让人扼腕叹息,丝毫没有旅途的沉闷乏味之感。

丝绸之路是一条高光的丝路,自它诞生起,就带着异域粗犷和神秘的光环,即使是按部就班、平铺直叙地书写下来,也会是一部足够吸引人的作品。而高洪雷先生是一位高明的作家,虽然他书写的是寻常的丝绸之路,但是他的写法并没有走寻常路,而是另辟蹊径,他的故事脉络是由历史上几位走在丝路上的跋涉者串连起来的。因为这是一段异常艰辛的旅程,即使骑马,整个行程也需要210天的时间,一个人走下来是吃不消的。所以,高洪雷先生将丝绸之路沿途所经过的几座有代表性的城市,巧妙地设置成一个个驿站,就像一场接力赛,每位选手只负责一段旅程,每到一个驿站,便将接力棒交给下一位选手。而在路上,高洪雷先生便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养,详细介绍这座城市的地理风光、历史风云和异域文化。这样清新脱俗的叙述方式,作者讲得轻松,读者读起来也不累。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历史上的几位跋涉者,从丝绸之路的起点蓬莱踏上前往终点罗马的旅程,领略沿途的旖旎风光和历史的烟云……

第一个上场的,是从日本远道而来的“遣唐使”高元度,高洪雷先生用一个有趣的落水场面欢迎他的到来。他的第一站便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蓬莱。于是,围绕着蓬莱,高洪雷先生将有关它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文、神话、逸事都一一道来,用无可争辩的史实证明了山东蓬莱是丝绸之路的源头,丝绸之路就是从这里出发。如果你之前对蓬莱不太了解,相信读过这一章节后,你便能成为一位蓬莱通。而丝绸之路所途经的15座城市,每一座城市都像蓬莱一样,作者都给予了全方位的介绍和解读,从洛阳到长安,又从河西走廊出走怛逻斯、撒马尔罕……巴格达、君士坦丁堡、罗马。一座座城池连缀起来,便绵延成了上万公里的丝绸之路。

高元度作为日本遣唐使,他是来学习中国文化的,蓬莱只是他进入中国的第一站,他的目的地是京城长安。与其说蓬莱是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不如说日本是丝路的起点,因为日本的遣唐使们就是通过这条丝路,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带回日本,促进了他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高元度只负责从蓬莱到达长安,而从长安之后的接力棒,则交给了大唐的一位高僧——玄奘,就是《西游记》里的唐僧。唐僧当年就是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前往天竺取经的。这条丝路让他走了17年,而当年张骞也走了13年。只是玄奘从(缚喝国)阿富汗便转道南下了。而接下来的旅程相继交给了杜环、班超和甘英、马可·波罗他们,直至到达丝路终点——马可·波罗的故乡。

其实,班超派出的副使甘英最终并没有踏上(大秦)罗马的土地,从蓬莱到罗马,这两个伟大的城市就这样失之交臂。但甘英还是道听途说了解到那里的“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正所谓“哥不在江湖,但江湖上还有哥的传说”,虽然甘英们没有亲到罗马,但罗马却早已认识了中国这个东方神秘的国度,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正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运往罗马,而罗马的香料和金币也运往中国,他们的商旅往来撑起了这条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造就了罗马的繁华,也让落后的中亚和欧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促成了欧洲中世纪的文艺复兴。

班超和甘英虽然没有到达罗马,而马可·波罗却是受丝绸之路的影响而来到中国的,他在中国生活了17年,回国后所写的《马可·波罗游记》让西方人对富饶繁荣的东方古国更心向往之,丝绸之路更加繁忙。但陆路遭遇连年战争,城头变幻大王旗,影响了丝路的顺畅。而那时航海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落寞。

丝绸之路的诞生,是中国对世界做出的贡献,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开展,丝绸之路依然泽被着后世。高洪雷先生准确地抓住了这个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和学识,将这一条跌宕起伏的丝路历史写得荡气回肠,一步三叹。值得一提的是,为让读者对丝路有个直观的认识,书中配制了十多幅路线图,一程又一程,12000公里,十多人,210天,完成了从蓬莱到罗马的接力赛。

当我跟着一批一批的跋涉者走完了这段旅程,仍然感觉意犹未尽,那一幕幕金戈铁马、驼铃声声的场景还在胸中激荡着。合上书页,一匹扬蹄奋进的骏马便迎面而来,它不畏旅途艰险,从大海之滨踏上黄沙漫漫的征程,从蓬莱驰过洛阳,从敦煌驰过撒马尔罕,又从木鹿驰过君士坦丁……在这条丝绸之路的经济带上,这匹骏马是驰向罗马,也是驰向世界,更是驰向21世纪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鲁商集团         Copyright © 鲁ICP备05017874                                  技术支持-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