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历史的未来——《今日简史》读书心得

返回列表


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今日简史》,是继《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之后,推出的“简史三部曲”收官之作,将目光聚焦到当下,直面今天关乎我们每个人命运的问题和挑战,预测未来国际政治和世界文明的走向。

《今日简史》提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科技颠覆、生态崩溃和核战争三大挑战。“国家”这一身份认同已不足以应对今天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解决全球性问题。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正在颠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分配方式,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已使人类掌握了重塑和重新设计生命的能力。我们该如何运用这种能力,上演另一出全新大戏? 历史是有内在逻辑的,只是局中的人很难看清而已,历史的哲学观试图解释历史的逻辑性。


一、人类文明没有DNA

作者首先提出一直以来主流思想认为,人类历史分成不同的文明,不同文明的成员有不同的世界观,难以兼容。不兼容的世界观,造成了各文明之间的冲突。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作者断然否定。赫拉利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人类)文明没有DNA。大致意思是说,历史上人类文明即宗教、政治、文化、语言等等,最初只有一个出处,然后逐步分裂成无数。达一定峰值后,再往后又逐渐融合,最终人类文明将归于统一。

我们站在一个历史或人类学的高度就会发现,一万年之前,人类已分裂成无数个孤立的部落。然后每过一千年左右,部落就又融合成越来越大的群体,独立的文明越来越少。到了最近几个世纪,剩下的几个文明已经越来越加速融合成全球文明。虽然在政治制度和文化上依然可能有区别,但整体上的统一进程并不会被动摇。事实上,有些区别必须先有总体共同构架才能存在。例如在经济上,必须人人都在一个共同的市场里,否则就不可能有专业分工。

无论未来会有什么变化,等待我们的将是越来越趋同的文明,而不是区别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文明之间的冲突纷争。不要忘记,我们面对21世纪的挑战,将是全球层面的,也是危及地球和全体人类的。气候变化、能源递减、就业危机,同时计算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高速发展等带来的超越可控趋势等等,这些事态的发展和冲突,将促使人类更加相互依存,抱团取暖。

目前,单边主义、孤立主义的走向,将只是一个微小的历史插曲或细微波澜而已。虽然人类距离形成一个理想和谐社会还很遥远,但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必须紧密合作,才能在未来世界存活下去的全球文明统一体。


二、对民族主义的解剖

作者对民族主义的尖锐解剖,很有现实意义。作者认为,民族主义根本不能解决世界以及每个国家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问题。爱国主义一旦走向极端,就会成为盲目的狂热的国家主义。在这样的国家里,人们相信自己的国家独一无二,自己国家的利益至高无上,其他国家或者其他人对自己来说就不那么重要了。

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将完全抛弃民族主义政治的时候,美国及西方国家却出现了民族主义和单边主义愈演愈烈的趋向。特朗普的一句美国利益至上,正在毁坏人类包括美国人自己从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全球化和越来越紧密的国家间合作。孤立主义、民族主义显然是为保一国之短期利益、牺牲全人类包括自己的长远利益,实属饮鸩止渴之举。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正面临三大危机。核战争危机、生态环境危机、科技破坏危机,哪一个对人类都是致命的。它们还可能联起手来,比如面对生态环境危机造成的严重的粮食、居住环境危机,如果人类会不计后果地研发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那些不可控的基因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就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巨大破坏,也可能是人类毁灭性灾难。另一方面,在科技发展中落后一方,可能会孤注一掷地发展核武器来平衡自己的劣势。

因此,人类社会更广泛的、紧密的融合,并最终成为同一体才是人类历史的归属,是历史的正确逻辑趋势。反之,人类将可能更快走向消亡。


三、人类已经命运与共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6年来,这一中国方案由倡议上升为共识,由理念转化为行动,在不确定的世界展示了强大的领导力、感召力、影响力。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以来,其内涵不断完善,实施路径细化落实,实践项目“开花结果”。这推动了各参与国建立更深联系,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也成为国际社会对此理念高度认同的重要原因。其中,“一带一路”倡议、区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以及新组织新机制建设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三大实践平台。

习近平主席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共同价值观秉持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倡导多种文明和谐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是各国人民共有精神家园的最大公约数。

历史学其实也是未来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尤瓦尔·赫拉利的《今日简史》中的诸多提问和思考的最好回答。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马 丹


鲁商集团         Copyright © 鲁ICP备05017874                                  技术支持-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