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我会利用周末的时间回老家的农村。透过车窗,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向远处铺展开来,又在眼前像飞一样的向着车后疾驰一般的远去了。空气里满是春天里泥土的气息,我闭了眼,使劲地抽着鼻子,空气是甜的,带着些芬芳。远处,一位像极了福贵的老人,牵着耕牛,犁开了一大片的土地,那甜甜的泥土的芬芳应该是从那片犁开的土地上飘过来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车子颠簸了一下,我从陶醉里醒来。刚才的景象竟都是我想出来的,但带着甜味的泥土的芬芳是真的。现在,即便是去更远的农村也不会看到耕牛犁地的景象了。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未来还会更新,这是所有活着和活下去的希望。

大学毕业后,我到大学任职,成了一名老师。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份既清苦又让人有些羡慕的职业。一年会有上两个长长的假期,尽管为了讲好一堂课需要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备课,但与那些常年“996”的公司职员相比,我自认为还是幸福的。所以,我有足够的理由来善待自己,读书、爬山、听音乐,甚至可以花上一些时间去思考更宏伟的命题,比如活着。我一直认为活着是一个哲学命题,就像余华笔下的《活着》一样。我大学时也读《活着》,一口气读下来,就像看电视剧一样想迫切地知道结局。但现在不一样,我早就习惯了学校里不急不慢的节奏,我甚至想让这个节奏再慢一些。然后去思考关于活着的命题。

年轻时的福贵显然是被宠坏了,他老子骂他是个逆子,早晚要败光这点家底。但是我们在余华的笔触里似乎找不到太多的批判,他像福克纳一样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包容了美好和丑恶。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余华内心挣扎的过程,但他最终还是从想象和现实的夹层中挣脱出来。就这样,我们所有人都看着福贵将一头牛变成了一只羊,又将一只羊变成一只鹅,最后把一只鹅又变成一只鸡,再然后,龙二赢了。福贵不再是少爷,一贫如洗之后,福贵却找到了活着的意义,在他的意识形态里忙碌的生活反而变得充实,浪子终于回头。

但生活总会给弃恶扬善的人开天大的玩笑,就在福贵为病重的母亲寻医问药时他却被抓走了,留下家珍一人独自去照顾剩下的孤儿寡母。自此,福贵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要活着,他要回家。家,永远都是一个港湾,又永远是一个真正意义上体现一个人有价值的地方。所以老全会在一次次逃离部队后又回来,他只为找到他的弟弟,有亲人的地方才会有家。为了家,活着便具有了最朴素的意义。所以,福贵在最痛苦的时候选择唱戏。

我也喜欢唱,我会唱着歌开车或者爬楼。所以带给人不错的第一印象,其实不见得我有多么快乐,这只是一种本能,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通常是自己在发了一大通的牢骚之后,其实并没有人放在心上,所以只好用歌唱来掩饰自己的失望与不甘。有了这样的经历之后,唱的时候越来越多,但真正开心的时候越来越少,在看似愉悦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复杂的忧伤。

唱,福贵最无奈的唱。电影《活着》把这种唱演绎得更为深刻。显然,家珍更理解这种唱。只是这种唱在有庆死的时候戛然而止了,取而代之的是家珍声嘶力竭的痛哭和凤霞无声的哭泣。大炼钢铁的年代终于过去了,那些皮影作为那个时代“四旧”的代表也伴随着大革命的浪潮化为灰烬。还记得电影里,福贵背着有庆去学校的路上给有庆讲,我们家现在就是一只小鸡,以后小鸡会是一只鹅,然后一只鹅会变成一只羊,再然后一只羊会变成一头牛。有庆问一头牛后是什么,福贵说一头牛之后就是共产主义了。我想,每个人在内心的最深处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福贵有,家珍有,凤霞也有。伴随着化为灰烬的皮影,福贵、家珍,还有凤霞终于从有庆去世的阴影里走出来,因为活着的人还要活下去。

万二喜在最恰当的时候出现了,他扫去了这个家庭所有的阴霾。作为读者或者是观众的我们也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心情,我们多么的希望岁月静好。然而这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凤霞难产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再次在这个不幸的家庭中上演。小说就是让死亡象征着活着,余华用类似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叙事风格,好像站在“非人间的立场”,客观冷静地叙述人间的苦难,所以死亡还将重复发生。

家珍,镇上米行老板的千金小姐,中国善良女性的代表,一个好女人,却嫁给了福贵。但没想到福贵结婚后越来越败家,越来越混账,但是家珍却一直对他不离不弃,甚至怀着大肚子还去镇上,希望可以把福贵从赌场中拉走。后来不得而终,一个人挺着肚子走了十几里夜路回家。在福贵败光家产后,她的父亲将其接回家中,希望她与福贵不要再有往来。而在她生下有庆之后,她一个人背着有庆回到了家。后来因为有庆的死不肯原谅春生,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春生轻生,她又激励春生说:春生,你要活着,你还欠我们一条命,你就拿自己的命来还吧。

家珍是个“傻”女人。作为读者的我们,多么希望她能活下去,然而现实的笔触总是那么残酷,余华排除了对苦难人生作明确的价值判断和情感渗透,以零度介入的方式来展现《活着》的悲剧美。当一个母亲先后痛失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后,现实的生活中再也找不到活着的支点,活着的信念轰然倒塌,从此她一睡不起。再然后,万二喜死了,苦根也死了,只留下福贵一个孤零零的老头和一头同样年迈的老黄牛,并且是那样乐观豁达地活着,完全出乎人的意料。

然而,小说的结局终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局,所以电影《活着》的结尾才有了一家四口人吃饭时的温馨画面。

活着自此结束。

在这之前,我真的不懂什么是活着,但福贵是一个存在的英雄。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我努力寻找生活中像福贵一样的老人,我选择在春耕的时候回老家的农村,只为看到一个年迈的老人牵着一头年迈的黄牛,犁开带着些甜味的芬芳的泥土。

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而我想说,活着才会有未来,而且我还清楚地知道,活着不仅仅是一个哲学命题。


朱金峰


鲁商集团         Copyright © 鲁ICP备05017874                                  技术支持-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