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每部伟大的作品都有一个大大的悲剧。在《平凡的世界》里,田晓霞的死,是一个十足的悲剧。无论多少次看都是不忍再读的,在写这一章的时候,当写到田晓霞消失在洪流中那一刻,路遥内心的悲伤已崩溃决堤,他唤来远方的弟弟解救他,至亲看到他时他伏案泣不成声道:“田晓霞死了!”
所有的一切,终归于平凡,就像尘埃落定一般。这几年有一首很火的歌,朴树的《平凡之路》: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这又让我有了再读了平凡的世界的念头,这个月再次读起,已经是第三回读了。每一回读,都有不同的感受。
第一回读的时候,是在初中的时候,读的时候,真的十分为主人公着急,边读边拍床板,多的是对主人公选择的不理解,更多的是对作者的不理解,为什么让田晓霞死;为什么不让孙少平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内心;又为什么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难道仅仅是为了呼应《平凡的世界》这个主题吗?为了平凡而平凡?这就是第一次读的时候的直接体验,仅仅了解了整个故事情节,当时的或喜或悲,已经记不得。
第二回读的时候,正是我人生当中经历了真正意义上一个不大不小挫折的时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阶段我是迷茫的,许多排解的方法我都试过,但是用处似乎都不大。无意中看到书柜中《平凡的世界》静静地躺在那里,就再次翻开了这本书,初衷仅仅是因为这本书似乎能看很久,我能用这百万字数的大书打发自己。但是,我却被它拯救了,这本书甚至改变了我对某些方面的世界观。人生一世,九九八十一难,要用自己的肩膀、胸膛撑起这些苦难,第二次读的时候最喜欢孙少安,从小成绩优异的他在升学的时候能够看清家里的困境,艰难地做出退学的决定,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弟弟妹妹;十几岁就当上了生产队的队长,解决生产队大大小小的疑难问题,在家庭面临任何问题时都勇于扛起整个家,是整个家的希望。我被他的勇气和担当所震撼。
第二回读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书中充满着这种力量感,或者说把这种力量写得那么清晰呢,作者怎么会体会得那么深?后来通过了解作者,了解路遥的其他作品,也想明白了一些。这部作品其实基本上就是路遥的自传,孙少安特别有路遥的影子,18岁当上了生产队长,雄心勃发,后来突然被免职,郁郁不得志。路遥也是如此,突然就被罢免,回到家里白衣披麻,为自己戴孝。所以他特别不甘心,这种不甘心反映在路遥自身,就是不屈、抗争,向生活反抗。他曾借孙少平的口说道:“是的,我二十来年目睹了父亲在村中活得如何屈辱。我七八岁时 就为此而伤心得偷偷哭过。爸爸和他祖宗一样,穷了一辈子而没光彩地站到人面前过。如今他老了,更没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我已经有能力至少让父亲活得体面。我要让他挺着胸脯站在双水村众人的面前!我甚至要让他晚年活得像旧社会的地主一样,穿一件黑缎棉袄,拿一根压瑙嘴的长烟袋,在双水村‘闲话中心’大声地说着闲话,唾沫星子溅别人一脸!”这时候的孙少平,其实就被压了很久,骨子里面满是自卑,而他渴望的是和命运抗争,渴望着不平凡,渴望着摆脱自己的生活,走向更大的天地。
而今,第三回读,心态似乎平稳了些。没有第一回读的时候为书中人物的蜚短流长而愤愤不平,也没有了第二次读时那么地感同身受。当我第三次拿起这本书,读完它,我曾试图用一段话概括这本书的内容,但发现只能用五个字概括——平凡的世界。
当我再次读完这本书,我回忆起书中每个人的际遇,回忆书中每个人的人生,我发现每个人都不是一直笑下去或者说一直哭下去的。孙少平虽然有着贫困的家庭,只能每顿饭吃“非洲”饭,但是也有润叶姐带给他粮票时的希望和热泪,这不仅仅是粮票,更是黑暗中的一丝光明,弥足珍贵。每个人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润叶姐虽然有知识、有文化,更有一份好的工作和家庭,但是她没法和喜欢的少安在一起,婚姻终因不幸告终。仔细想想,这不就是平凡的世界吗?看似破破烂烂、支离破碎,却有着自己的小庆幸;看起光鲜亮丽、风华正茂,却有着说不出的苦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果说第二次看这本书时,我可能会写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叫《平凡的世界》,但其实是不平凡的,因为书中的人物都在和自己的命运抗争,我甚至还会写这些人物其实是伟大的,我会说孙少平刻苦读书,积极学习,虽然最后还是去了矿井,但是他兢兢业业,是伟大的;我还会说孙少安凭借一己之力,撑起了一个家,励精图治,创业革新,他曾辉煌过,虽然结局也没那么好,但是也是伟大的。
但是如今,第三次再读,我发现,我写不出这样的话,也不想再这样写。我没资格评判他们的伟大或者平凡,我只是在路遥的笔触下看到他们,也就是上帝视角,其实他们都是被生活所逼的,被生活逼着前进,被生活逼着像驴一样往前走着,无法回头。以前上学兼职的时候碰到过一些人,有个经理我记忆犹新。他白天上班,晚上去餐厅干活,从晚上10点值班到早上六点,七点半再去白天的地方上班,直到6点下班。我一开始不理解为什么,为了钱那么不要命?后来我才知道,他是要还房贷,两年还清,必须要钱 ,只能如此。原来他也是被生活逼着走的那头驴。
我无法评判这位餐厅经理的伟大与平凡,只能说不容易,佛家有句话说得好,众生皆苦 ,想来确实是有一些道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区别就是有人说出来了,而有些人总在漫漫长夜的角落里默默地舔舐着自己的伤口。我们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行走,被生活逼着走,我们只能默默前行,勇敢面对只是基本的素质罢了,我们别无选择。
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是比较平淡的,但是又不像白开水,它就像一杯茶,虽又苦又涩,但回味无穷。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向命运妥协,向生活妥协,虽然他们有野心、有想法,但他们只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野心,背负着家庭,努力前行。就像书中所说“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当然,这不是说我愿意牛马般受苦。我也感到井下的劳动太沉重了。但要摆脱这种沉重是不可能的。再说,千百万人都这样沉重。你一旦成为这个沉重世界的一员,你的心绪就不可能只关注你自身。”
相比于《约翰克里斯朵夫》中克里斯朵夫充满了抗争与不屈,这本书几乎时时刻刻都点明命运抗争的精神,这本书有段经典语录:“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平凡的世界却截然相反。
想到这里,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成为经典,不是因为多么地有艺术性,多么地有文学效果,甚至不能说有多么好,而是真的是因为这本书真的很平凡,平凡到那个年代很多人读完感同身受,平凡到现在这个年代,读完之后也会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本书《平凡的世界》写到了每个平凡人的心坎儿里面来,普罗大众,温暖人心。
虽说负重前行,生活所迫,但是仍要充满希望,这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小妇人》曾经写过:“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即使我们无法抑制泪水,克制中伤,但是我们依旧可以从中获益,学会成长。
最后想用最近看到的一句话结尾:一部完整的文艺作品由两个作者共同完成,一个是永远和你隔着时间之海的原作者,一个就是你自己。在《平凡的世界》里面我们看到了我们自己,看到了那个平凡的自己。
(王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