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两周前,终于在一个下着小雨的周末一口气读完这部传世之作《月亮与六便士》,读后甚是震撼。 >>查看全文
所有的一切,终归于平凡,就像尘埃落定一般。这几年有一首很火的歌,朴树的《平凡之路》: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查看全文
第一次读《追风筝的人》是在大学,那时候只拿它当别人的故事看,觉得它是一篇再普通不过的记叙性文学,并没有带给我太多的心灵震撼。当在学院组织的读书竞赛活动推荐书籍中再次看到它的名字,我从书架上把最角落的它重新拿了出来。再次品读… >>查看全文
少时的自己特别喜欢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史,因为那是中国领先全球最辉煌的时代,曾有一段时间立志当一个历史学家,但后来由于文理分科的原因,没得机会再进行历史相关的专业学习,但是闲暇时间习惯性的在图书馆阅读各类历史相关的书籍 >>查看全文
刚拿到《活着》这本书时,便迫不及待地通宵读完。在余华尚实而近乎冰冷的笔调中,似乎与福贵同呼吸、共命运,那么真切地体会到他的悲伤。时隔多年,再次捧起书来,字字句句地细读,从朴实的语言和心底的抽痛中,读出更多的况味。 >>查看全文
启封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存在着这样的疑惑:《平凡的世界》是真的对我们这一代人有着弥久的影响吗?如果是,其特别之处何在?又给予我们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疑惑,我对这本两百万字的名著,开启了又一次的回味。 >>查看全文
从小我们就接触学习历史,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生时代,曾听历史老师讲,45亿年前,银河系有了地球。几十万年前,地球上有了人类。先是非洲,而后欧洲,然后亚洲,最后美洲。那时,人类从来就没有什么民族的概念,有的只是部落、… >>查看全文
有的人读书,为了考试;有的人读书,为了修身;有的人读书,为了实用,有的人读书,为了家国。无论何种方式,何种目的,但有一样,是大家的共识——开卷有益,只要读好书,总是好的。 >>查看全文
一本很短的小说,二十几页,半个小时就能合上书页了。可这22页中,浓缩了无数复杂的感情和历史:母爱、人生、命运、梦想……乃至陌生人之间相互的情谊,像音符般在“地坛”这段漂浮在书页上的五线谱两边生长流动开来。 >>查看全文
夏夜的风带着一股清凉从窗户进来,轻柔地掀起了窗帘的一角,有些调皮…… >>查看全文
《边城》是沈从文美丽而带点伤感的恋乡梦,是沈从文理想的世界,诗意的世界。边城的人民,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小说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像一幅缓缓打开的湘西画卷,向我们恣意的展示着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 >>查看全文
《论语》,从我呱呱坠地到我风华正茂,它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论语》,从东汉赵岐的 “论语者,五经之錧鎋,六艺之喉衿也”,到鲁迅的“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它见证了中华上下千年辉煌的历史。 >>查看全文
“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头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福贵出场时的一番话,就带着深深的宿命感,仿佛也是自己一生的写照。 >>查看全文
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上个世纪著名的新写实主义作家刘震云的作品——《塔铺》《新兵连》《单位》,虽然是描写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故事,但现在读来仍然触发了我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很多思考,让我深深的认识到虽然人世间有痛苦、有… >>查看全文
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今日简史》,是继《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之后,推出的“简史三部曲”收官之作,将目光聚焦到当下,直面今天关乎我们每个人命运的问题和挑战,预测未来国际政治和世界文明的走向。 >>查看全文
每个人都有对生活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然而这种对于生活的向往往往是矛盾的。可能你抬头向往月亮那种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低头看到不得不为生存而需要的六便士,而我寄出一份梦想。 >>查看全文